2017臺北世大運為臺灣有史以來主辦過層級最高的國際體育賽事,共舉辦 22 項競賽項目,參賽運動員總計 7,639 人,隨隊人員則達 3,758 人。競賽場館分布於雙北、桃竹等鄰近縣市。我們協助本次世大運共 66 個場館的視覺與指標系統設計。
我主責 14 個場館(包含選手村)的設計與專案管理。
專案角色
設計、專案管理
執行時間
2016.10 - 2017.08
客戶
臺北市政府體育局
規劃與設計場館內外的視覺,營造賽會氛圍、達成宣傳與轉播效果。指標系統有效指引位置與動線並與賽會維持一致的視覺語彙。
1
2
1
2
利害關係人協調:面對超過百位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整合和協調,並考量使用者實際需求。
復原問題:設計物必須考量賽會結束後的拆除與復原工作。
設計物材質與預算:在符合標案規範的同時,保持預算內。
場館狀況:設計需考量正在建設或整修的場館平面圖。
時間壓力:所有設計必須在賽會開始前完成,需與各場館日常的使用需求兼顧。
利害關係人需求收集與彙整
賽會規模龐大,體育局(客戶)轉達需求後,我們通過實地考察並與各單位(場館、競賽、選手村……等)溝通確認細節,彙整需求後進行設計。接著協同施工廠商擬定可行的施工方案,並在施工階段擔任監造。
FISU
(國際大學運動總會)
色彩計畫
我們將賽會的色彩依據不同情境賦予不同角色,讓色彩邏輯在閱讀理解上更加直觀。
在場館外側周遭,又或者多位角色共用的出入口,我們會特別使用周圍環境輔助應用的色彩,有別於色彩計畫中代表團的藍綠色,周圍環境輔助應色彩有更豐富的顏色。
首次入村的認證區域,我們特別設計了地貼做動線引導,讓每一個步驟的移動路線更清楚,也能更容易跨越語言被描述。
需求整合與解決方案設計
為了確保選手村這個龐大的機構順利運作,我整合各單位的需求,同時考慮選手和代表團的使用體驗及施工狀況,提出最佳解決方案。在設計指標系統時,考量選手村位於風大的林口,我會優先選擇可固定在建築物上的設計,僅在沒有可固定的情況下使用立牌,簡化維護工作。
在處理重要路口的指標需求時,我會檢視各單位提供的資料、視地圖動線進行整合,並主動歸納潛在需求的指標。當一個單位提出需求時,我會基於需求的普遍性主動判斷將它納入其他的設計中。例如:當選手村的一家商店需要「小心階梯」的地貼時,考量到整個場地也有非常多的台階,我會主動將它納入其他單位的設計需求。
現場評估與實施
每個場館我們都會親自場勘,了解動線後提供具體設計建議。與施工廠商和場館運營單位討論工法和施工細節,提出替代方案以應對不可行的情況。
以選手村為例,我收到需求後會在現場初步了解狀況,規劃設計並與廠商討論工法,接著與選手村運營單位的窗口以及負責林口國宅暨選手村的新建工程處確認施工細節和可行性。如果不可行,我會提出替代方案供選手村運營單位進行選擇。
專案成果
臺北世大運從最初面對許多不信任的聲音到最後的滿堂彩,根據一屆官方數據顯示,賽會總共售出了72萬張門票,平均上座率是87%,門票收益超過台幣1.4億元,被國際大學體育總會會長馬蒂特辛稱讚是「最成功的賽事」。我們為賽會設計的視覺效果與指標系統,不僅證明了台北承辦大型國際賽事的能力,也為未來類似的項目樹立了桿。
在專案中我學會了如何主動判斷需求,並將潛在或普遍性的需求納入設計中。儘管這種處理方式增加了工作量和難度,我依然堅持這麼做,因為我明白這不僅提升了設計的價值,也體現了專案管理中對準目標、建立計畫與服務設計中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此外,我也學會了在面對突發狀況時,建立大致的處理流程,展現了危機處理的能力。我和團隊成就了許多解決方案,不僅增進了利害關係人的滿意度,也改善了使用者的體驗,對此我們感到自豪。